中國臺灣舉辦音響展行之有年,特色之一,便是場場都有發燒唱片可拿,可別以為這樣好康的事情,走遍全天下皆然,大部分國外音響展都是由音響廠家自己準備宣傳用的 Demo片,主辦展覽的單位可不管這些。我還記得曾經聽過博承陳錦俊先生跟我說過,當年他們開始搞臺北的Hi End音響展時,率先把音樂放在第一優先,集結了唱片廠家一起共襄盛舉,希望從好音樂營造買好音響的動機,沒想到這創舉卻成為慣例,好音樂確實能引起愛樂者的共鳴,參觀音響展沒帶CD,沒關係,拿著主辦單位送的發燒片聽聽看,回家之后還可以反覆聆聽比較。當然,要是音響展上的聲音表現比自家好得太多,肯定會萌生「有為者亦若是」,也來準備搞一套所謂Hi End音響在家里面享受。
收到「2008高雄國際Hi End音響大展發燒紀念碟」的試聽片(以下稱「高雄2008」),全片15曲,總共69分25秒的音樂,選在夜深人靜之時,竟可一口氣聽完。奇怪,怎么「一口氣把發燒片聽完」很奇怪嗎?確實,一般發燒片,通常強調錄音效果真實,或者是動態對比強烈,這類要凸顯音樂龐大動態的音樂,不一定可以一氣呵成整張聽完。你想,如果一個多小時的音樂,全部都是鏗鏗鏘鏘的破金之聲,或是大鼓打不停,哪聽得了一個小時?聽個兩軌過癮一下就可以了。不過「高雄2008」選曲似乎更為趨向順耳易聽,雖也不乏大動態、大聲勢,聽來爽快澎湃的大曲子,但愉悅小品穿插其間,聽來倒也快意舒暢。
「高雄2008」收錄的音樂,輕鬆易聽,少數強調大動態者,亦有所長。唱片內頁的說明,音樂內容與音響性能描述兼顧,即使篇幅簡短,流暢的文字可說言簡意賅,對於有點經驗的音響玩家而言,不難按著唱片聽下去,把音響的性能透過音樂驗證。不過對剛入門音響者,恐怕得花點時間琢磨,倒是建議主辦單位,未來針對曲目測試音響的重點,簡單地提示,譬如注意低頻與極低頻的表現,或是測試人聲中頻厚度,又或專門展現音場深度等等,把曲子聆聽的「音響」重點拉出來,這樣即使是入門者,也可以從中瞭解何謂「聲音密度」、何謂「極低頻」。
專輯曲目:
01. Alejate / Marc Canto, William
02. Sei mir meiten weites Land / Edita Gruberova, Toni Stricker
03. 七層塔介滋味 / 羅思容
04. 儀式 Rites / 藏·密
05. 蝴蝶夫人 / 粉墨是夢
06. Stravinsky:The Firebird Suite - Infernal Dance / Mclntosh示范天碟
07. Sax Gnossiennes - 5eme Gnossiennes / Erik Satie
08. The Swan / Daniel & Carey Domb
09. Yiskor(Prayer) / Aaron Rosand & John Covelli
10. Mozart:Piano Concertos KV 449:Andantino / Werner Haas
11. Suite NO.1 G Major BWV1007:Menuet / 歐陽伶宜
12. 雪橇 / 史拉特金指揮圣路易交響樂團
13. Kiss Me Goodboy / Lex Vandyke
14. The Look Of Love / Kennedy Jenson
15. Regular Pleasures / Patricia Barbe
如果你喜歡試音碟的專輯《2008高雄國際Hi-End音響大展發燒紀念碟》里的歌曲,可以把下面的歌曲連接發給你的朋友:
1.2008高雄國際Hi-End音響大展發燒紀念碟(一體版) - 試音碟
http://www.pengxunkeji.cn/ting/227293.html
發行時間:
發行時間:2012-08-02
發行時間:2008年
發行時間:2008年
發行時間:2008年
發行時間: